《神農本草經疏》 共12本 總計400m左右
(公元1625年,明天啓5年),簡稱(本草經疏》。是缪希雍編著。
缪氏在《梓行體草經疏)題辭》中說:“藥性之道,具在本草,雖代有哲匠演其奧義,然去古彌遠,寝失其旨”,因此,以《本經》爲主,參以《别錄》以後諸家本草以作注疏。計30卷,其中有論文30餘首,“備列七方十劑及古人用藥之要”。載藥490味,分玉石、草、木、人、獸、禽、蟲、魚、果、米谷、菜等類。每味藥列有“疏”。“主治參互”、“簡誤”等項。
本書是以注疏《本經》爲主的著作。其特點,正如缪氏在本書自序中說:“據經以疏義,緣義以緻用,參互以盡其詳,簡誤以防其失”,是有其獨到之處的,直到清代才被醫家重視。
缪希雍(約1546-1627年),字仲淳,明嘉靖、天啓間人。17歲患久瘧,自檢方書治愈,遂嗜醫。生平好遊,尋師訪友,旨在搜集方藥,切磋學問,探讨醫理。曾增益群方,幾經修訂,撰《先醒齋醫學廣筆記》及多部醫學典籍。
評論0